(二十) 六根本烦恼
烦恼即迷惑,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,受种种的痛苦。这痛苦的来源,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。现略说明于下:
(一) 贪 ─ ─ 是贪爱,贪恋,贪着。对于五欲 (1) 过分追求,或不义的窃取,或对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,悭吝不舍,不肯教导于人;只为私欲,损害他人。若贪之不得,心内痛苦,所以称为烦恼。
(二) 镇 ─ ─ 嗔恚,对违逆不顺之境,不能忍受,生起忿怒,或横起暴恶,损害他人,或饥渴寒热到来,无涵养心,而怨天尤人。所以华严经云:「一念镇心起,八万障门开。」(2)
(三) 痴 ─ ─ 是愚痴迷昧,智慧闭塞,是非不辨,事理不明,谤无因果,起诸邪见,名为愚痴。因愚痴而妄生贪求,求之不得,则成镇恚。故愚痴为三毒(贪,镇,痴)总根,能造伤天害理之事。
(四) 慢 ─ ─ 是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,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,或超过自己的,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,都表现轻慢态度,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。
(五) 疑 ─ ─ 是怀疑不信。对佛教真理、善恶业力、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,都不能诚信无疑,而滋生邪见,造出是非恶业。
以上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五烦恼,谓之思惑,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。其性质顽钝,难以制服,不易断灭,故称为五钝使。
(六) 不正见,由思惟不正,产生错误的知见。有五种不正见,即是:
(1) 身见 ─ ─ 或我见。因执此身以为有「我」,其实此身是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风)和合而成,是无常败坏之物,由无知而执之为永恒不变,即是身见。
(2) 边见 ─ ─ 边是偏差的意思。即谓所得的知见,有所偏蔽,各落一边,或执常或执断。执常的知见:以人死仍旧为人,牛死仍旧为牛,贫穷永远是贫穷,富贵永远是富贵。执断的知见:以人死一灭永灭,不受因果报应,则作恶何畏?
(3) 邪见 ─ ─ 不正的知见。不信正法。无善恶的因果,毁谤圣贤,不行善事。
(4) 见取见 ─ ─ 见即指前说的「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」;取是取著或者妄执不舍,执以为实。
(5) 戒禁取见 ─ ─ 戒是戒止杀盗淫妄的行为;禁是禁绝饮酒、赌博、吸毒等嗜好。持戒和守禁,本来是好的,可是妄自执著不正的戒禁,就成不正见。如印度有一种外道,他们持牛戒,或持狗戒,学牛食草,学狗食粪,或作投岩,投水,赴火,卧荆等种种苦行,以为可以证得圣果,所以称为戒禁取见。
以上五种不正见,是知见上的迷惑,称为见惑。如闻正法,即能顿断,因为易断之故,称为五利使。五钝使和五利使也称十使,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,故为烦恼的根本。
备注:
(1) 五欲 ─ ─ 有粗和细两种,粗五欲即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;细五欲即声、色、香、味、触,因能使人起贪欲心,故名五欲。
(2) 障门 ─ ─ 障是烦恼的别名,即一含镇恨心生起,能引人进入无量烦恼的障碍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